共计 502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今天我们访问网站,使用 App 时,都是基于 Web 这种 Browser/Server 模式,简称 BS 架构,它的特点是,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应用程序的逻辑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端。浏览器只需要请求服务器,获取 Web 页面,并把 Web 页面展示给用户即可。
Web 页面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由于 Web 页面是用 HTML 编写的,而 HTML 具备超强的表现力,并且,服务器端升级后,客户端无需任何部署就可以使用到新的版本,因此,BS 架构升级非常容易。
HTTP 协议
在 Web 应用中,浏览器请求一个 URL,服务器就把生成的 HTML 网页发送给浏览器,而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协议是 HTTP,所以:
- HTML 是一种用来定义网页的文本,会 HTML,就可以编写网页;
- HTTP 是在网络上传输 HTML 的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的通信。
HTTP 协议是一个基于 TCP 协议之上的请求 - 响应协议,它非常简单,我们先使用 Chrome 浏览器查看新浪首页,然后选择 View – Developer – Inspect Elements 就可以看到 HTML:
切换到 Network,重新加载页面,可以看到浏览器发出的每一个请求和响应:
对于 Browser 来说,请求页面的流程如下:
- 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
- 发送 HTTP 请求;
- 收取 HTTP 响应,然后把网页在浏览器中显示出来。
浏览器发送的 HTTP 请求如下:
GET / HTTP/1.1
Host: www.sina.com.cn
User-Agent: Mozilla/5.0 xxx
Accept: */*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en-US;q=0.8
其中,第一行表示使用 GET
请求获取路径为 /
的资源,并使用 HTTP/1.1
协议,从第二行开始,每行都是以 Header: Value
形式表示的 HTTP 头,比较常用的 HTTP Header 包括:
- Host: 表示请求的主机名,因为一个服务器上可能运行着多个网站,因此,Host 表示浏览器正在请求的域名;
- User-Agent: 标识客户端本身,例如 Chrome 浏览器的标识类似
Mozilla/5.0 ... Chrome/79
,IE 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Windows NT ...) like Gecko
; - Accept:表示浏览器能接收的资源类型,如
text/*
,image/*
或者*/*
表示所有; - Accept-Language:表示浏览器偏好的语言,服务器可以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
- 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例如
gzip, deflate, br
。
服务器的响应如下: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21932
Content-Encoding: gzip
Cache-Control: max-age=300
<html>... 网页数据...
服务器响应的第一行总是版本号 + 空格 + 数字 + 空格 + 文本,数字表示响应代码,其中 2xx
表示成功,3xx
表示重定向,4xx
表示客户端引发的错误,5xx
表示服务器端引发的错误。数字是给程序识别,文本则是给开发者调试使用的。常见的响应代码有:
- 200 OK:表示成功;
- 301 Moved Permanently:表示该 URL 已经永久重定向;
- 302 Found:表示该 URL 需要临时重定向;
- 304 Not Modified:表示该资源没有修改,客户端可以使用本地缓存的版本;
- 400 Bad Request:表示客户端发送了一个错误的请求,例如参数无效;
- 401 Unauthorized:表示客户端因为身份未验证而不允许访问该 URL;
- 403 Forbidden:表示服务器因为权限问题拒绝了客户端的请求;
- 404 Not Found:表示客户端请求了一个不存在的资源;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表示服务器处理时内部出错,例如因为无法连接数据库;
- 503 Service Unavailable:表示服务器此刻暂时无法处理请求。
从第二行开始,服务器每一行均返回一个 HTTP 头。服务器经常返回的 HTTP Header 包括:
- Content-Type:表示该响应内容的类型,例如
text/html
,image/jpeg
; - Content-Length:表示该响应内容的长度(字节数);
- Content-Encoding:表示该响应压缩算法,例如
gzip
; - Cache-Control:指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例如
max-age=300
表示可以最多缓存 300 秒。
HTTP 请求和响应都由 HTTP Header 和 HTTP Body 构成,其中 HTTP Header 每行都以 \r\n
结束。如果遇到两个连续的 \r\n
,那么后面就是 HTTP Body。浏览器读取 HTTP Body,并根据 Header 信息中指示的Content-Type
、Content-Encoding
等解压后显示网页、图像或其他内容。
通常浏览器获取的第一个资源是 HTML 网页,在网页中,如果嵌入了 JavaScript、CSS、图片、视频等其他资源,浏览器会根据资源的 URL 再次向服务器请求对应的资源。
关于 HTTP 协议的详细内容,请参考 HTTP 权威指南一书,或者 Mozilla 开发者网站。
我们在前面介绍的 HTTP 编程是以客户端的身份去请求服务器资源。现在,我们需要以服务器的身份响应客户端请求,编写服务器程序来处理客户端请求通常就称之为 Web 开发。
编写 HTTP Server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编写 HTTP Server。一个 HTTP Server 本质上是一个 TCP 服务器,我们先用 TCP 编程的多线程实现的服务器端框架:
public class 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ServerSocket ss = new ServerSocket(8080); // 监听指定端口
System.out.println("server is running...");
for (;;) {Socket sock = ss.accept();
System.out.println("connected from" + sock.getRemoteSocketAddress());
Thread t = new Handler(sock);
t.start();}
}
}
class Handler extends Thread {
Socket sock;
public Handler(Socket sock) {this.sock = sock;
}
public void run() {try (InputStream input = this.sock.getInputStream()) {try (OutputStream output = this.sock.getOutputStream()) {handle(input, output);
}
} catch (Exception e) {} finally {try {this.sock.close();} catch (IOException ioe) {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disconnected.");
}
}
private void handle(InputStream input, OutputStream output) throws IOException {va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 StandardCharsets.UTF_8));
var writer =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output, StandardCharsets.UTF_8));
// TODO: 处理 HTTP 请求
}
}
只需要在 handle()
方法中,用 Reader 读取 HTTP 请求,用 Writer 发送 HTTP 响应,即可实现一个最简单的 HTTP 服务器。编写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handle(InputStream input, OutputStream output) throws IO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Process new http request...");
va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 StandardCharsets.UTF_8));
var writer =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output, StandardCharsets.UTF_8));
// 读取 HTTP 请求:
boolean requestOk = false;
String first = reader.readLine();
if (first.startsWith("GET / HTTP/1.")) {requestOk = true;
}
for (;;) {String header = reader.readLine();
if (header.isEmpty()) {// 读取到空行时, HTTP Header 读取完毕
break;
}
System.out.println(header);
}
System.out.println(requestOk ? "Response OK" : "Response Error");
if (!requestOk) {// 发送错误响应:
writer.write("HTTP/1.0 404 Not Found\r\n");
writer.write("Content-Length: 0\r\n");
writer.write("\r\n");
writer.flush();} else {// 发送成功响应:
String data = "<html><body><h1>Hello, world!</h1></body></html>";
int length = data.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length;
writer.write("HTTP/1.0 200 OK\r\n");
writer.write("Connection: close\r\n");
writer.write("Content-Type: text/html\r\n");
writer.write("Content-Length:" + length + "\r\n");
writer.write("\r\n"); // 空行标识 Header 和 Body 的分隔
writer.write(data);
writer.flush();}
}
这里的核心代码是,先读取 HTTP 请求,这里我们只处理 GET /
的请求。当读取到空行时,表示已读到连续两个 \r\n
,说明请求结束,可以发送响应。发送响应的时候,首先发送响应代码HTTP/1.0 200 OK
表示一个成功的 200 响应,使用 HTTP/1.0
协议,然后,依次发送 Header,发送完 Header 后,再发送一个空行标识 Header 结束,紧接着发送 HTTP Body,在浏览器输入 http://local.liaoxuefeng.com:8080/
就可以看到响应页面:
HTTP 目前有多个版本,1.0
是早期版本,浏览器每次建立 TCP 连接后,只发送一个 HTTP 请求并接收一个 HTTP 响应,然后就关闭 TCP 连接。由于创建 TCP 连接本身就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因此,HTTP 1.1 允许浏览器和服务器在同一个 TCP 连接上反复发送、接收多个 HTTP 请求和响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我们注意到 HTTP 协议是一个请求 - 响应协议,它总是发送一个请求,然后接收一个响应。能不能一次性发送多个请求,然后再接收多个响应呢?HTTP 2.0 可以支持浏览器同时发出多个请求,但每个请求需要唯一标识,服务器可以不按请求的顺序返回多个响应,由浏览器自己把收到的响应和请求对应起来。可见,HTTP 2.0 进一步提高了传输效率,因为浏览器发出一个请求后,不必等待响应,就可以继续发下一个请求。
HTTP 3.0 为了进一步提高速度,将抛弃 TCP 协议,改为使用无需创建连接的 UDP 协议,目前 HTTP 3.0 仍然处于实验阶段。
练习
编写一个简单的 HTTP 服务器。
下载练习
小结
使用 B / S 架构时,总是通过 HTTP 协议实现通信;
Web 开发通常是指开发服务器端的 Web 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