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云小站(无限量代金券发放中)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分布式系统的时间

18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81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事件的顺序

大家都知道,Linearizability 在一些系统(譬如分布式数据库)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允许数据更新之后仍然能读到原先的值,譬如银行转账,用户 A 有 100 元,转给用户 B 10 元,这个操作之后用户 A 只可能有 90 元了,但如果 A 后续发起了另一个转账请求给 C 转 10 元的时候,事务里面读到 A 的余额仍然是 100 元,这个问题就大了。

一个更简化的说明,假设在某个时间点 t 我们写入了一条数据,譬如set a = 10,那么在 t 之后,所有的 read a 读到的都应该是 10,而不是 a 以前的值。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 read a 读到的一定是最新的数据呢?在一个系统里面,如果一个事件 a 发生在另一个事件 b 的前面,我们就可以认为 a happended before b, 可以用 a -> b 来表示。

如果 a 和 b 是在同一个进程里面执行,(注:这里我们假定进程是顺序执行 event 的),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知道 a 在 b 之前发生,因为 a 在进程里面是先执行的。

但在分布式系统里面,a 和 b 可能在不同的进程里面(当然这两个进程一定会相互通讯),这件事情就不是特别容易判断了,我们得找到一个基准用来衡量到底谁先谁后。

我们首先就想到的是时间,我们只要知道 a 和 b 发生的时间就能够知道先后顺序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每台机器的时间都不是一致的,虽然能通过 NTP 协议进行相互校对,但总有误差。所以我们不能直接使用系统时间来判断事件的先后顺序。

Logic Clock

Lamport(这个大牛就不用多介绍了)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了使用 Logic Clock 来确定事件的先后顺序。

我们可以认为 Logic Clock 就是一个不断增长的 number,假设两个进程 P1 和 P2,两个事件 a 和 b,我们用 C(a),C(b)来表示这两个事件的 logic clock。

如果 a 和 b 都是在 P1 里面发生,如果 a -> b,那么我们一定可以知道 C(a) < C(b)。

现在复杂的是 a 在 P1 里面发生,但 b 在 P2 里面发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P1 和 P2 一定能够相互通讯,a 发生之后,P1 会给 P2 发送相关消息,同时会带上 C(a),P2 接受到这个消息之后再处理 b,因为 P2 明确知道这个消息是从 P1 发过来的,如果 P2 当前的 clock 为 C(old)并且小于或者等于 C(a),那么会将自己的 clock 更新为大于 C(a)的任意值,不过通常就是 C(a) + 1 了,这时候在执行 b,我们就一定能知道 C(b) > C(a)了。

当然,上面 a 和 b 必须是相关的事件,也就是 a -> b,如果 a 和 b 是独立的,那么 P1 和 P2 就不需要进行相关的交互了。

可以看到,Logic Vector 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因为没有实际的物理时间概念,所以如果我们想根据某一个真实的时间来查询相关事件,这个办不到了。

在 Logic Clock 之后,人们又引入了 Vector Clock,但 vector clock 也有 logic clock 同样的问题,不能依据真实的时间来查询,这里就不多介绍 vector clock 了。

True Time

前面我们说了,NTP 是有误差的,而且 NTP 还可能出现时间回退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依赖 NTP 来确定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在 Google Spanner 里面,通过引入 True Time 来解决了分布式时间问题。

Spanner 通过使用 GPS + Atomic Clock 来对集群的机器进行校时,精度误差范围能控制在 ms 级别,通过提供一套 TrueTime API 给外面使用。

TrueTime API 很简单,只有三个函数:

Method Return
TT.now() TTinterval: [earliest, latest]
TT.after(t) true if t has definitely passed
TT.before(t) true if t has definitely not arrived

首先 now 得到当前的一个时间区间,spanner 不能得到精确的一个时间点,只能得到一段区间,但这个区间误差范围很小,也就是 ms 级别,我们用 ε 来表示,也就是 [t – ε, t + ε] 这个范围,

假设事件 a 发生绝对时间为 tt.a,那么我们只能知道 tt.a.earliest <= tt.a <= tt.a.latest, 所以对于另一个事件 b,只要 tt.b.earliest > tt.a.latest,我们就能确定 b 一定是在 a 之后发生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等待大概 2ε 的事件才能去提交 b,这个就是 spanner 里面说的 commit wait time。

可以看到,虽然 spanner 引入了 TrueTime 可以得到全球范围的时序一致性,但相关事务在提交的时候会有一个 wait 时间,只是这个时间很短,而且 spanner 后续都准备将其优化到 ε < 1ms,也就是对于关联事务,仅仅在上一个事务 commit 之后等待 2ms 之后就能执行,性能还是很强悍的。

但 spanner 有一个最大的问题,TrueTime 是基于硬件的,而现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没有办法搞定这套部署的。所以如果 Google 能将 TrueTime 的硬件设计开源,那我觉得更加造福社区了。

Hybrid Logic Clock

既然 TrueTime 这种硬件方案很多人搞不定,那么我们就采用软件方案了。

Cockroachdb 使用了 Hybrid Logic Clock(HLC)来解决分布式时间的问题。

HLC 是基于 NTP 的,但它只会读取当前系统时间,而不会去修改,同时 HLC 又能保证在 NTP 出现同步问题的时候仍能够很好的进行容错处理。对于一个 HLC 的时间 t 来时,它总是大于等于当前的系统时间,并且与其在一个很小的误差范围里面,也就是 |l – pt| < ε。

HLC 由两部分组成,physical clock + logic clock,l.j 维护的是节点 j 当前已知的最大的物理时间,c.j 则是当前的逻辑时间。那么判断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就很容易了,先判断物理时间 pt,在判断逻辑时间 ct。

HLC 的算法如下,在节点 j 上面:

  • 初始化: l.j = 0, c.j = 0
  • 给另一个进程发送或者处理自己的事件:

      l'.j = l.j;
      // 跟当前系统时间比较,得到 pt
      l.j = max(l'j, pt.j)
      // 如果 pt 没有变化,则 c.j 加 1,如果有变化,因为这时候
      // 铁定 PT 变大了,所以我们可以将 ct 清零
      if (l.j = l'.j) {c.j = c.j + 1} else {c.j = 0}
    
      // Timestamp with l.j, c.j
  • 接受某一个节点 m 的消息事件

      l'.j = l.j;
      // 跟当前系统事件以及节点 m 的 pt 比较,得到 pt
      l.j = max(l'.j, l.m, pt.j)
      if (l.j = l'.j = l.m) {
          // pt 一样,获取最大的 ct,并加 1
          c.j = max(c.j, c.m) + 1
      } else if (l.j = l'j) {
          // 这里表明 j 原来的 pt 比 m 大,只需要增加 ct
         c.j = c.j + 1
      } else if (l.j = l.m) {
          // 这里表明 m 的 pt 比 j 原来的要大,所以直接可以用 m 的 ct + 1
          c.j = c.m + 1
      } else {
          // pt 变化了,ct 清零
          c.j = 0
      }
    
      // Timestamp with l.j, c.j

具体的实现算法,可以看 cockroachdb 的 HLC 实现。

HLC 虽然方便,它毕竟是基于 NTP 的,所以如果 NTP 出现了问题,可能导致 HLC 与当前系统 pt 的时间误差过大,其实已经不怎么精确了,HLC 论文提到对于一些 out of bounds 的 message 可以直接忽略,然后加个 log 让人工后续处理,而 cockroachdb 是直接打印了一个 warning log。

Timestamp Oracle

无论上面的 Ture Time 还是 Hybrid Logic Time,都是为了在分布式情况下获取全局唯一时间,如果我们整个系统不复杂,而且没有 spanner 那种跨全球的需求,有时候一台中心授时服务没准就可以了。

在 Google Percolator 系统这,他们就提到使用了一个 timestamp oracle(TSO)的服务来提供统一的授时服务,为啥叫 oracle,我猜想可能底层用的就是 oracle 数据库。。。

使用 TSO 的好处在于因为只有一个中心授时,所以我们一定能确定所有时间的时间,但 TSO 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 网络延时,因为所有的事件都需要从 TSO 获取时间,所以 TSO 的场景通常都是小集群,不能是那种全球级别的数据库。
  • 性能,TSO 是一个非常高频的操作,但鉴于它只干一件事情,就是授时,通常一个 TSO 每秒都能支持 10w+ 以上的 QPS,而这个对很多应用来说是绰绰有余的。
  • 容错,TSO 是一个单点,所以不得不考虑容错,而这个现在基于 zookeeper,etcd 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没法实现 TrueTime,同时又觉得 HLC 太复杂,但又想获取全局时间,TSO 没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足够简单高效。

我们现在的数据库产品就使用的是 TSO 方案,但也不排除以后为了支持全球同步,而考虑使用 TureTime 或者 HLC 的方案。

最后

在分布式领域,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用时间来解决事件的时序问题,但如何保证时间的获取是全局一致并且正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只要能搞定时间问题,后面编写 Linearizability 的系统就比较容易了。当然,如果我们还需要支持分布式事务,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如果后面有时间,在慢慢总结吧。

本文永久更新链接地址: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7-10/148143.htm

正文完
星哥玩云-微信公众号
post-qrcode
 0
星锅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星锅 于2022-01-21发表,共计3817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阿里云-最新活动爆款每日限量供应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